
怎么样引导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
培养感恩意识
面对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,父母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。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选择一些关于感恩的内容,让孩子了解感恩的重要程度与怎么样正确对待其他人的帮忙。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互动中,父母也可以多教他们说谢谢,让他们意识到感恩的重要程度。只有如此,才能改变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。
拟定规矩
假如孩子在家里任性惯了,父母总是非常难去纠正。这个时候,父母可以拟定规矩:“在大家家里,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其他人的感受,这是对其他人的一种关心和体贴,你也要掌握如此。”并且告诉孩子假如不遵守规矩,会有哪些后果:“假如你表现得非常自私,我会指出来,你就了解需要改变一下,由于家人都遵守这个规则。”通过拟定规矩,让孩子了解自私自利的行为是不被同意的。
让他们了解后果
父母应该指出孩子自私自利的行为,并让他们了解如此的后果会如何。比如,假如孩子不为兄弟姐妹着想,就不可以享受沙发的权利,需要找个别的地方坐下来看电视。甚至可以取消他们看电视的资格。但父母要记住,这种后果只是针对他们的自私自利行为,仅在特定状况下适用。
多让他们历程挫折
缺少历程挫折的孩子比较容易培养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。当他们遇见不如意的事情时,总是只考虑自己,不会考虑到爸爸妈妈或别人的感受。因此,爸爸妈妈应该在日常给孩子适合的挫折练习,不要每件事都依从他们,让他们掌握面对打击。通过如此的练习,可以防止他们培养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。
孩子性格自私是什么原因
物质条件的优越
伴随生活品质的提高,孩子们对物质的需要也愈加高。当他们看到其他人拥有好玩的玩具、美味的食物,而自己没办法得到时,总是会表现源于私自利的行为。这种持续滋长的冲动是自私自利的根源。
爸爸妈妈缺少言传身教
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。不少细小的琐事,爸爸妈妈忽视了,却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烙印。比如,爸爸妈妈在吃饭时不想让着老人,节假日只顾我们的休息而忽视了老人的孤单,平时里对邻居的友善举动视为理所当然。爸爸妈妈感觉孩子不会记住,但孩子像复印机一样,将爸爸妈妈的问题全部展示出来。
结语
当父母发现孩子已经培养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时,要准时进行引导和纠正。通过培养感恩意识、拟定规矩、让他们了解后果与让他们历程挫折,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。同时,知道孩子性格自私是什么原因,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引导孩子,防止形成很难弥补的后果。